|
|
|
|
痔瘡在目前社會環境下是一種很普及的疾病,然而礙於患發於不雅之處大家都不便啟齒。
痔瘡英文”Hemorrhoid”源自於希臘文,原意是血流的意思。痔瘡又名痔核,是肛門直腸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因肛門靜脈壓力增高、腹內壓力增加〈腫瘤、前列腺肥大、懷孕、排便時間過久等因素〉使得靜脈叢發生擴張和屈曲因此形成一個或多個大小不同柔軟靜脈團的慢性疾病。
醫學臨床上根據發生部位,分為三型:
發生在齒狀線以上的稱為內痔
發生在齒狀線以下的稱為外痔
齒狀線上下均有且互相連結在一起的為混合痔 |
|
|
----------------------------------------------------------------------------------------------------------- |
|
|
在1985年痔瘡被分為四度〈四期〉 |
|
|
----------------------------------------------------------------------------------------------------------- |
|
|
〈一〉解剖學:人長時間站立或坐立時,肛門直腸位於下位,此處末端靜脈缺乏靜脈瓣,靜脈血液向上回流比較吃力〈水向上流原理〉。加上此部位的血管穿過不同高度肌肉層,很容易受到堆積糞便的壓迫,影響血液回流。且此靜脈位於粘膜下層的疏鬆組織,周圍無固定支撐力量,所以容易擴張變形。
〈二〉職業:因工作需求長時間久站、久坐以及長期性負重搬運,造成血液回流困難,血流速度變慢,而引起靜脈過度充盈,血管容易屈曲擴張。
〈三〉先天疾病:靜脈壁因遺傳基因造成先天性薄弱無彈性,不能承受血管內壓力,慢慢擴張變形。〈較少見〉
〈四〉運動:胃腸因運動不足缺乏刺激蠕動減少,致使糞便移動速度變慢,造成長時間壓迫靜脈,引起痔靜脈內壓力升高,靜脈壁腫脹變形。
〈五〉飲食:水份、高纖食物攝取不夠,過量飲酒和進食辛辣食物,造成便秘、腹瀉刺激肛門直腸處,使痔靜脈叢擴張充血,影響靜脈血液流動而腫脹變形。
|
|
----------------------------------------------------------------------------------------------------------- |
|
|
〈一〉 出血(Bleeding):多因糞便擦破擴張血管,常在如廁完衛生紙、馬桶內、糞便上有血,或於內褲上發現沾有血漬。多數的痔瘡出血,可不靠藥物即能自行止血,很少會發生立即致命的危險,但卻很容易因為長期流血造成貧血,在門診往往會有隱忍痔瘡多年來求診的病人,因長期失血已經呈現嚴重的貧血狀況,嚴重者影響各部位器官,有些人已經有頭暈、氣喘、疲累、血紅素低下等症狀,但重要的是讓痔瘡不要持續惡化再度出血。
〈二〉 疼痛(Pain):單純內痔,一般無疼痛感,有時僅感覺肛門部墜脹有東西在的感覺或排便比較困難,如果正發炎腫脹者,痔內有血栓形成或嵌頓才有灼熱、疼痛、搏動及異物填塞之感。乃因血液淤積阻塞造成腫脹,或肛門周遭皮下血管破裂形成的血塊壓迫〈血栓性外痔〉所致。有時腫脹不見消散,由於感染、化膿、潰爛或因血循環受阻,痔核也可發生壞死。長年反覆的疼痛常造成大眾的心理陰影,且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與作息。
〈三〉 痔瘡脫垂(Prolapse):痔瘡過大,造成粘膜及粘膜下層與肛層的疏鬆組織脫離,支持組織周圍無固定支撐力量,無力支撐固定變大的痔瘡而脫垂於肛門口,大多無明顯不適或僅伴有輕度的肛門墜脹不適。檢查時可見肛門兩側或周圍有柔軟的半圓形隆起,有時是1--2個痔核同時脫出,有時是全部痔核並帶有直腸粘膜一齊脫出。最初僅在排便時、久蹲或久站後出現或變大,臥床休息後萎縮變小,便後能自行復位。症狀較重者,脫出後需用手推回,或臥床休息,方能復位。症狀更嚴重者,除排便時脫出外,凡用力、行走、咳嗽、噴嚏、下蹲等,都可能脫出。脫出的痔核,因復位困難,長期夾在肛門口致使破皮、出血等,極易受感染,臨床上常碰到病人因發炎、水腫、疼痛而發生嵌頓,嚴重者需緊急開刀避免感染、失血過多或組織壞死。
〈四〉 肛門搔癢(Itching):因肛門軟墊組織功能受損害,黏液滲出,造成肛門周圍潮濕,長時間刺激肛門周遭皮膚而引起,肛門贅皮紅腫隆起,癢熱灼痛,排便、吃辛辣刺激食物後加重,檢查時可見肛門部皮贅或皺摺紅腫充血,甚至鮮紅發亮,皮膚紋理變淺或消失,有時會有少量分泌物。
〈五〉 排便不清:靜脈叢曲張變形腫大、內痔過大往外推擠,壓迫直腸末梢神經所致,或長期反覆性肛裂產生多餘性增生組織,致使肛門口有異物感存在,檢查時可見肛緣有皮贅增生,輕者僅在一側,重者呈環狀一圈、雞冠狀或不規則形。 |
|
----------------------------------------------------------------------------------------------------------- |
|
|
很多病人心中都存在著:術後會不會復發?是否要治療?的疑問,因此一拖再拖、一忍再忍,反覆拖延至很嚴重程度或影響作息才願就醫,根據過去的研究,手術後的復發率約為 2 ~ 5 %,非手術治療5到10年則高達30 ~ 50 %。 |
|
|
痔瘡治療包括非手術療法和手術療法 |
〈一〉 非手術治療
〈1〉 藥物:一般都是減輕症狀及疼痛為主,治標不治本,使用的有肛門栓劑、消炎藥、止痛藥、肛門軟膏及軟便劑。該種治療主要目的只是在防止痔瘡惡化及減輕症狀。
〈2〉 橡皮圈結紮法:橡皮圈結紮治療法為較簡單的手術。但病人一般需要接受多次療程以改善情況。術後病患可能會有稍許的不適及少量出血,且有較高的復發機會。原理是用橡皮圈套在痔瘡根部,利用橡皮圈彈性緊縮原理切斷痔瘡供血的血管。橡皮圈結紮處以下的組織逐漸因沒有血液供應壞死脫落,後經由大便排出體外。此法復發率高。 |
|
〈3〉 藥物注射療法:此門診治療法可在不使用麻醉藥的情況下進行,將硬化劑直接注射於痔核內,可使痔核硬化萎縮或使痔栓壞死脫落,但適用一、二級輕微者,大多數接受硬化劑注射治療的患者需要接受多次反覆治療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4〉 紅外線治療:採用紅外線照射令其血管收縮栓塞封閉,痔核萎縮結痂剝落,但易導致組織化膿腫痛及局部灼傷。適用一、二級輕微者。 |
|
〈5〉 冷凍療法:遠在西元前2500年的古埃及人,就已經知道把冰塊直接放在創傷的位置上,以減輕傷口的疼痛與腫脹的程度,可稱得上是冷凍治療的鼻祖;現代冷凍治療的誕生則是在西元1877年的聖誕夜,一位法國的科學家與一位瑞士的工程師,分別提出方法成功地將氧氣和一氧化碳液化,氮在液體狀態時的溫度約為零下196℃,原理是使用液態氮作為冷凍工具,可以把這種超凍的液體噴灑在需要治療的部位,主要是利用極冷、急速的溫度降低,而使細胞內容物結晶化,把痔核組織蛋白凝固凍成塊,導致脫水,造成細胞的冷凍性壞死(Cryonecrosis),距離較遠較深的正常細胞,則因為溫差較小,而受到較少的影響;此外,因為正常細胞的機能較健全,在相同溫差下,所受的傷害也較小,利用這種差異性,可以把皮膚中不正常的細胞殺死,而使正常細胞的傷害減到最低,讓其治療部位壞死脫落,剝落期間易有異物排出及味道。 |
|
〈6〉雷射療法:採用CO2或YAG雷射切除痔核,利用不同波長貫穿細胞,行物理原理,將組織內的蛋白質固化、水分汽化,進而使得血液凝固、止血,進而達到栓塞,故痔核無血液流通供給,慢慢萎縮剝落。雷射療法和傳統電燒痔瘡切除術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可以利用不同波長進行精確的切割與止血、凝固、汽化等手術模式。也由於汽化溫度僅攝氏五十五度左右,對於痔瘡周遭組織所造成的燙傷遠比傳統電燒刀減輕許多,所以術後疼痛會較為減輕且恢復會較快,且適用於各類痔瘡。治療的過程,往往需要2-3次以上,間隔約2-3週,所以也需要點耐心,否則半途而廢,才是治療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7〉超音波刀又稱諧波刀:利用超音波高頻率震盪的原理,將組織內的蛋白質固化,讓細胞結構被破壞,之後細胞脫水,膜系統的脂蛋白變性, 使得血液凝固後萎縮凋謝,組織發生缺血性梗塞,營養缺乏,讓病變的組織終至壞死。術後內痔及外痔通常於四至六星期內萎縮。 |
|
〈二〉手術療法 |
〈1〉 傳統切除手術:治療第三、四級痔瘡患者,手術需在麻醉情況下進行,當麻醉藥起作用後,醫生會綁一條線(結紮線)在痔瘡的底部,以控制出血,然後用手術刀切除數個痔瘡組織,傷口會用縫線縫合起來,大部分縫線會留在肛門內,而縫線會在兩至四星期內自行溶掉,手術後醫生可能會在直腸內放入藥棉以幫助止血,藥棉通常會留在直腸內,直至手術後首次排便時才被排出。整個手術通常需要30至60分鐘。
雖然痔瘡切除手術相對於其他治療方式較為快速,但其實傳統的痔瘡手術由於手術完成效果不太好,稍有不慎就會復發甚至會產生後遺症,手術時必須將充滿血管叢的的痔組織切除﹐而且必須恰到好處﹐否則過多的切除會造成狹窄﹐過少又不夠徹底﹐止血更是手術中重要的一個步驟﹐如不夠完全甚至會再次出血而必須接受二次手術﹐傳統的手術至少會經歷一週的疼痛期﹐術後疼痛有人形容比生產痛,恢復也異常艱難。因切除後傷口約需3~4週的照顧,最快也必須休息一週才能上班﹐病患需住院數日並於一段時間才能恢復日常生活。這也是為何許多人害怕手術﹐而寧可拖上一、二十年的原因。
〈2〉 環狀切除術PPH:適用於第二至四級的內痔,手術需在麻醉情況下進行,使用一拋棄式環狀吻合手術器械〈目前健保並不給付此一術後即丟的器械,約須自費二萬多元〉,將脫垂痔瘡回推肛門內約三至五公分處或回復原本位置,將鬆弛脫出的內痔黏膜切除後縫合並阻斷供應痔瘡血流血管,讓其漸漸萎縮,但此手術對於外痔嚴重的患者不適合,另有文獻對此術切除、縫合後會產生肛門狹窄、失禁、排便困難、糞便變形等後遺症的疑慮。病患需住院數日並於一段時間才能恢復日常生活。 |
|
|
----------------------------------------------------------------------------------------------------------- |
|
|
|
相信很多痔瘡患者得了痔瘡不是難言啓齒不願接受治療,而是有更多顧慮,看到或聽到周遭接受手術後的可怕過程,大多數患者也會認爲只要手術都會有風險,或多或少留有後遺症,因此不敢輕易去接受治療。以下為您具體說明: |
1、肛門括約肌閉鎖不全:手術同時切斷外肛門括約肌及肛門提舉肌時;或是做懷德赫特法手術,輪狀切除括約肌時所引發的病狀。因神經、肌肉被阻斷造成肌肉閉鎖不全,即所謂失禁,嚴重者往往放屁同時就會噴便或分泌物,而此失禁者無法補救,在醫院除非萬不得已,或病人一再主動要求,否則醫生不會主動要求病人接受痔瘡手術,因為手術後遺症風險、問題很大。
2、肛門狹窄:進行肛門手術時,是以手術刀來切除痔瘡,故會產生某種程度的傷痕。但有些病人的體質容易引起瘢痕性狹窄。即使以內痔核的結紮切除法,廣範圍地切除黏膜,肛門依然狹窄。像懷德赫特手術後的整個輪狀傷痕,治癒後也會狹窄。而且,手術後的化膿現象,也是引起狹窄的原因之一,狹窄者因排便困難、疼痛,需長期服軟便藥。較嚴重者,則必須考慮擴肛術及放射切口瘢痕鬆解術來改善。
3、肛門變形:治療外肛門括約肌的一側痔瘻時,肛門手術的那一側會變形、鬆弛。
而屬於複雜性痔瘻時,因肛門附近外瘻孔很多,手術後會成凹凸不平,極易引起肛門變形。
4、皮膚異物:皮膚(肛門輪)因傷口癒合產生的凹凸不平疤痕〈結締組織〉現象,尤其睡眠不足或吃辛辣食物,解便困難時更為明顯,病患會覺得較平時較為腫脹突出。
5、手術傷口的延誤治療:常見於肛裂、手術後照顧不當時,即容易發生。若在此部分加以植皮手術,就能提早治癒。
6、排便困難:由於肛門狹窄,肛門有環狀瘢痕,肛門缺乏彈性,即缺乏伸縮性,從而使較硬或較粗的糞便不易通過。
7、疼痛:由於糞便通過困難,排糞便時經常導致肛管裂傷,從而出現持續性鈍痛。也可在排糞便後出現持續性劇痛,甚至長達數小時。
8、肛門瘙癢:因裂口致分泌物增加,使肛門周圍潮溼不潔,引起肛門瘙癢、皮炎和溼疹,搔癢有時也是由於內痔脫出因反射作用而引起的。
9、糞便形狀改變:肛門狹窄,排便困難而便秘,服瀉藥後,糞便可成扁形或細條狀,且自覺排便不凈,即使排便次數增加,也多為少量稀便排出。
10、手術後出血:本來肛門就是易出血的地方,且痔瘡是一種血管病,有些嚴重的病症,痔切除術後出血分為早期及晚期兩種,早期出血大部份都是人為疏失,在動大手術後第十天,由於縫合的粗血管結紮不夠緊或滑脫,突然地大量出血。而晚期又稱延遲性出血,大約發生在術後7-14天左右,由於結紮血管處發生感染所致。此種狀況必須再度進手術房把血管紮緊。 |
|
----------------------------------------------------------------------------------------------------------- |
|
|
痔瘡術後復發率比較高,復發原因很多,手術只是治療痔瘡的方法之一,並不能斷了痔瘡的根,很多痔瘡患者在做痔瘡手術後常常反映,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後遺症。也讓不少痔瘡患者,感到十分的無助,因此,預防痔瘡產生或復發主要還是從飲食和生活行為上做調整是非常有必要的。 |
|
----------------------------------------------------------------------------------------------------------- |
|
|
一、 飲食:避免便秘及腹瀉
大便乾硬,便時過度用力,腹壓迅速增高,靜脈叢因此屈曲擴張,往往造成痔瘡破裂,肛門皮膚裂傷,出現大便出血和疼痛。另一個,也要防止腹瀉,一日大便多次,即使便溏薄也會因沖刷力道損傷痔瘡或直腸黏膜。
1、 養成每日定時排便的習慣,若有長期便秘的困擾應找醫師診治。
2、 攝取足夠的水份。〈每日應攝取 2000~2500 .cc的水〉。
3、 剛起床可飲冰牛奶或冷開水,刺激大腸蠕動。
4、 吃含有大量纖維質的食物,如地瓜、高纖食物、香菇、蔬果、牛奶、優酪乳、菠菜、水果、木瓜、香蕉、糙米、燕麥片、蒟蒻等。
5、 避免飲酒或吃強烈、刺激性的食物,如麻辣鍋、濃茶等。
二、注意排便時間:五分鐘內、每日排便一次的習慣
養成每日排便一次的習慣,腸道因食物刺激而產生便意,常常在飯後三十分鐘時,所以在飯後半小時到一小時最容易產生便意
。
此外,大便時間不宜過長,應改掉便時看書讀報或滑手機的不良習慣,避免久坐、久蹲,每次解便時間5分鐘就好,超過時間
仍未解出時,暫且離開馬桶坐,等有便意感時再上廁所。另一個,也要防止腹瀉,一日大便多次,即使稀便但因沖刷力道也會損傷痔瘡。
三、勿久坐久站:不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如靜坐、站立)
最好坐久蹲久了起身走走,倒杯水、拍屁股都可,站久了移動一下稍息,多利用時間走動,或多做兩腳交替原地踏步的運動,回家後平躺將雙腿抬高40度維持20分鐘,以利下肢血液循環,避免靜脈過度曲張,隨時提醒自己注意多變化體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避免血液淤積,力求勞逸適度,動靜適宜
四、做肛門收縮放鬆的運動:術後堅持肛門功能鍛鍊非常重要
自行收縮肛門5秒鐘,再放開5秒鐘,如此重複進行5分鐘。每日進行3~5次。
進行這種鍛煉,可以改善局部血液迴圈,減少痔靜脈的瘀血和擴張,增加肛門直腸部的抗病力和緊實度,避免和減少痔瘡復發。
五、溫水坐浴:可使肛門括約肌放鬆,增加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少痔靜脈的瘀血和擴張
使用一個大臉盆裝溫熱水,水溫約為自己平時洗澡水的溫度,以不過燙為原則,讓臀部整個浸到臉盆中,大約泡五到十分鐘,建議一天三次到四次甚至更多。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華杏最新內外護理學、永大解剖生理學、醫學百科、醫學期刊……等 |
|
|
|
|